世界足球起源地临淄走出的国礼—蹴鞠

发布日期:2015-11-02 13:47:24 浏览次数: 字体:[ ]
      英国当地时间2015年10月23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英国首相卡梅伦的陪同下参观曼彻斯特城市足球学院。俱乐部球员代表向习近平主席赠送了球衣,习近平主席向英方回赠了仿古蹴鞠。这个远渡重洋的蹴鞠,正式名称为四片仿古蹴鞠,是艺术家根据史料记载完美仿制而成,它是我国有史料记载最早的皮质足球。
      《战国策·齐策》中记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 “蹋鞠”又名“蹴鞠”,“蹴”指的是用脚踢,“鞠”,指的是皮制的球,“蹴鞠”意为用脚踢皮制的球。这段话是中国开展“蹴鞠”活动最早也是最明确的史料记载。《战国策》中这段话表明在战国时期的齐国都城临淄,蹴鞠已发展成一种在民间广为盛行的娱乐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蹴鞠活动进一步发展,鞠的制作工艺不断改良,从四片鞠、六片鞠到八片鞠、十二片鞠,从以动物毛发填充的实心鞠到装入气囊的空心鞠,蹴鞠技巧也从仅能在地面滚动的简单游戏到花样繁多的蹴鞠技法。
      蹴鞠运动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两汉三国时期,蹴鞠发展较快。在娱乐性蹴鞠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出现了表演性蹴鞠与竞赛性蹴鞠。表演性蹴鞠是在鼓乐伴奏下进行以脚、膝、肩、头等部位控球技能的表演。从汉画像石上所描绘的蹴鞠表演看,有单人蹴1鞠、单人蹴2鞠、双人边击鼓边蹴鞠等形式。竞赛性蹴鞠一般设有鞠场,鞠场呈长方形,一般为东西向,设有坐南面北供观赏的大殿,四周有围墙,称为“鞠城”。 比较正规的比赛分为两队,双方各有十二名队员参加,以踢进球门球数的多少来决定胜负。另外,蹴鞠开始用于军中练兵。刘向《别录》中说:“蹋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才也,皆因嬉戏而讲练之”。蹴鞠除象征“兵势”、有训练武士的作用外,也用于丰富军中生活,使兵士保持良好的体力和情绪。
      唐宋时期首次出现了充气蹴鞠。蹴鞠最初使用塞满毛发的实心球,唐代以后则出现充气球。宋代从皇宫内院到平民家庭,都以蹴鞠为乐。元代钱选所绘《宋太祖蹴鞠图》(原作者为北宋苏汉臣,元代临摹品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便是描绘宋太祖赵匡胤与其弟赵匡义、近臣赵普等人蹴鞠嬉戏的场景。《宋太祖蹴鞠图》的木板印刷件曾于2014年作为国礼送给德国总理默克尔以及国际奥委会官员。在隋唐时期,蹴鞠向东和佛教一起传到了日本和当时的高丽,向西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了中亚和中欧地区。在日本,“蹴鞠”是至今仍然保存的传统体育项目,每年日本的“蹴鞠保存会”都会在山口县举行盛大而隆重的蹴鞠表演活动。
      到了清代,在史籍上有关足球活动的记载,就寥寥无几了。满族人曾将其与滑冰结合起来,出现了“冰上蹙鞠”的运动形式。清初每年冬天在太液池(今北海)举行冰嬉典礼,“习劳行赏,以简武事而修国俗”。清代中叶以后,随着西方现代足球的传入,中国传统的蹴鞠活动基本上被欧洲的现代足球所取代。
      2004年,在国际足联百年庆典前夕,国际足联向全世界宣布:足球运动起源于中国的蹴鞠,中国临淄是国际足球起源地。为了进一步传承蹴鞠文化,发展足球产业,临淄投资兴建了中国临淄足球博物馆,在齐文化节期间开展蹴鞠表演,每年举行蹴鞠夏令营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相信这代表着古老文化的“蹴鞠”定能作为传承历史的生动载体,在现代文明的辉映下大放光彩!
                                                   (临淄区外侨办)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